安德烈維度
一些生活、旅遊、投資理財、電腦科技心得。
星期二, 11月 08, 2022
提漲薪的技巧有哪些?
1、別用離職要脅,除非你多年老臣,能力不弱。
2、推薦寫郵件給老闆,抄送直接上司,組成部分為,來公司時間,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工作,重點為自己工作的長處,缺點,全部要資料化,資料化是支撐那事實的依據。
郵件最後簡單一句話請老闆指出不足,自己想加薪,無論如何要有態度,整個郵件別成為不客觀評價的威脅手段。
3、工作時間一年不到的,慎用!
4、漲薪和自己能力有關,和老闆承諾無關。
1 主動承擔更多的職責進入核心圈層
2 尋求個人的不可替代性這是薪水高低的決定因素
3 站在決策層審視自己的工作最大化個人價值,資料勝過一切花言巧語。
4 談薪不可恥想就要機智表達出來
5 正確評估自己判定自己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6 把握最佳時期用業績報告和計畫說話
當你為了漲薪而想要努力工作的時候,其實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一句話,努力實現個人價值,該有的都會有的。
相信老闆的承諾,母豬也會上樹。
從個人角度而言,薪水與個人被利用價值是基本成正比的,努力提升自己在公司利用價值是基本方法。
此外,給老闆的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讓老闆覺得你是值得信任的人,是忠誠於他的人,也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老闆說了要調薪,我認為不必要再為這事專門找他談話,調整薪資在老闆心中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他多出血,哪會不牽掛呢?
作為普通員工,如果認同目前的工作和崗位,那不會因為調薪沒有及時兌現而煩惱,可以用抱怨工作量大,加班多,房貸/生活壓力大的方式暗示老闆應該加薪;如果不認同當前的工作,那還是騎驢找馬,準備下家為好。
做有效產出。
眼裡有活,主動爭取機會。
不用抱怨手上的活小,再小的事兒做到S級都能出彩,都能為你下一步鋪路。
主動往前走一步。
不要臉。
讓你的產出被看到。
你的產出要同步,要及時有效的同步:做了啥,結果咋樣,有啥困難,下一步計畫是什麼——你不說人家咋知道?
注意是讓你的產出被看到而不是讓你刷工時找存在感,我們之前有員工加班比誰都多,但是產出一坨屎,那一樣被開了,任何一個成熟的leader都是獎勵功勞而非苦勞的。
應該怎麼提漲薪?老闆最煩的姿勢就是我對比了我同學/朋友,他們都是N萬,我覺得我和他們差不多,所以我想漲到這樣。那我商學院同學還有一堆上市公司大佬呢,我咋公司還不能上市呢?
委婉/強勢又不失暗示的說我還有別的機會,你要是不給我漲我就要跳槽了不在漲薪視窗期,我就是覺得,也說不出來具體為啥,就是覺得我成長進步了,所以我要漲。
建議提漲薪姿勢你先友善溝通漲薪訴求和預期範圍並說你做了啥,成績是啥,還計畫改進哪些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你得說清楚明確,最好是可量化的為公司創造的價值。別是來公司沒多久,剛學了一些從不及格到及格,沒創造啥價值就要漲薪。相信leader面過很多人並知道市場價,會給出公平的方案。
如果你認為不合理,先瞭解leader這樣決定的原因和考慮,看是否認可,有效充分溝通如果你看好這個公司,根據個人經濟情況,儘量多要期權少要現金因為從長遠看,短期多少幾k的現金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從數十年角度看長期更是可以忽略不計,但期權一旦升值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大部分人不會算大帳只會算小帳,是因為小錢更容易等價於具體物品,且算大帳需要繞個彎想幾下。
但經常算完大帳,再想想通貨膨脹,就能很快做決策了。
很多人說不明白期權,但是我發現很有意思,他們也從不去查資料/問別人試圖搞明白我身邊財富自由的人沒有人靠工資,都是靠期權/股權的。就跟省錢省不出百萬富翁來一樣,錢是靠賺不是靠省的。
想賺超越常人的錢,就不能主要靠線性可預期增長的工資。如果你不看好這個公司,那就不應該浪費時間,就早點換個公司。
星期三, 11月 02, 2022
星期一, 10月 31, 2022
公股銀行數位帳號開戶
最近去開了兩個公股銀行的數位帳戶。
充份的體驗到其資訊系統不完備以及互相踢球的感覺。
合庫銀行,數位帳戶2-3天開完了,但是提款卡一直沒有下來。
打電話去分行問,說卡片申請現在應該在信用卡部那邊,可以打電話去問。打電話去信用卡部,要在營業時間查完之後回應。
才說應該要分行送單。之後分行才打電話來說抱歉還沒有送單,可以請你傳財力證明給分行嗎?我說不是有上傳存摺掃描了?喔喔沒有封面,可以先送之後看要不要補件。還不能加快速度。
兆豐銀行,九月份送單。聯徵也拉了,過了一個月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去電分行才說沒有收到資料以及申請資料可能被刪掉了(WTF?)。請我再申請一次,我說這樣子不是還會拉聯徵紀錄嗎?說是沒有關係。
前天再申請一次,昨天收到拉聯徵的訊息。今天去電分行還是說沒有收到資料並詢問要不要臨櫃。臨櫃辦理能夠把事情處理完也就OK。
偷空去臨櫃結果得到的結果就是當場在申請一次,碰到的問題就是證件照片一直上傳不過,還要調整我手機上的照片品質設定。最後還是用分行經理的手機申請才真的完成進件。
當場表達不滿說為什麼一個月內都沒有人通知說我申請失敗,要我打電話來且要我臨櫃才能把事情處理完。
老闆說在新加坡的銀行15分鐘就可以完全處理完畢,且有卡片存摺馬上可以開始使用。台灣的銀行系統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星期四, 9月 29, 2022
Oracle tablespace type
Tablespace for data
Tablespace for undo
Tablespace for temp
Tablespace for system
星期三, 9月 28, 2022
Amex 美國轉卡
其實還蠻喜歡申辦銀行產品,像是信用卡,開戶頭之類的。
基本上到一個國家都會想要開戶或是使用信用卡。
其中,申請美國信用卡應該是一個重要的里程,因為美國信用卡的優惠真的很好,繳比台灣低的年費卻有很多比台灣信用卡還要多的服利。
有的信用卡開卡禮直接送的里程數可以換到飛美國的商務艙或是頭等艙,真的很大方。
問題來了,如何申辦?
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夠進行?
1.一張台灣版的美國運通信用卡(正卡),且已經有正常繳費三期的信用紀錄。
我是申辦美國運通的信用白金卡且已有一年以上的繳費紀錄。
2.一個收信用卡的美國地址。
我是跟在美國的親戚商量使用他們的地址。
3.一個美國手機號碼
之前2015年去美國玩的時候去辦的Google Voice,後來有去EBAY買一個T-Mobile的實體SIM。
4.一個美國銀行帳戶
之前2015年去美國玩的時候開的花旗銀行與大通銀行,並有放足額錢所以都沒有收帳管費。
注意,因為要使用親戚的地址,必需要告知。
因為申請人在美國並沒有SSN與信用記錄,所以親戚有可能會被美國信用單位進行Financial Hard Pull,相當於台灣的拉聯徵,弄不好會出事的。
美國運通也有Memger Get Member,也就是Referal 的流程在。
於是我的親戚就提供一個Referal Link讓我去填。
請記得沒有SSN就不要填SSN,亂填SSN會出事的。
理所當然的系統沒有收到SSN就會說抱歉無法進行辦理,你有十天的時間可以補件讓他們進行審閱。
但他們的連結都是要求填SSN。
申請流程卡住要怎麼辦?
其實只要拿到一組Reference number就可以打電話給轉卡用的客服,請他們進行國際轉卡的動作。
+1-866-929-5160
使用Google Voice打過去不用錢,我是一個叫作Andrew的人接的電話。
對話都是用英文。主要是說明要進行轉卡,台灣轉美國卡。
之後對方就會要求申請時的Reference Number,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他。
轉卡客服就會開始調閱與查證資料,包含你的台版美運卡號、美國電話號碼、SSN(因為我沒有,就使用護照號碼)。
之後他們就會開始審閱,我得到的結果是符合資格。
要我補上住址證明,我是使用銀行的對帳單。
之後就說等24hr到48hr就會完成審核,客服人員就先掛電話了。
還沒有拿到審核結果,打算之後有空打電話去問。
--
後來又打電話過去,原來他們還沒有看我上傳的文件。
之後客服人員說要驗證我是不是有一個住址在那邊,問我有沒有那邊的繳交水電的帳單,或是銀行的對帳單。
剛好有一份最新的花旗銀行對帳單,於是就請客服幫忙連絡花旗人員,確認姓名以及銀行帳號內容之後,安排過幾天寄卡片到親友家。
整體而言是蠻快的,如果有SSN的話應該更快。
T24主要的問題
原廠的支持太弱,幾乎沒有,非得要找協力廠商廠商才能解決問題。
BA(Business Analysis)缺乏,TC(Technical Consultant)常離職,沒有運行能量。
系統彈性太低,雖然說參數靈活,但實際卻是參數設定複雜。介接不易
資料庫的架構太詭異,非常難取得必要資訊。
T24的效能也非常成問題。
參數化,其實並不是參數越多越好,而應該是不同品種差別化對待,做到功能和參數未來可額外擴展。
參數越多,用戶使用的難度、實施的難度越高。
參數越多,說明系統陳舊,未通過系統重構將參數一些淘汰的參數做拚棄。
參數越多,說明系統模組大,與業務條線分割子系統的IT建設理念相左。
如果能夠克服上述的問題,T24算是一個中小銀行可運行的系統,東南亞很多銀行使用T24。
星期二, 9月 27, 2022
Temenos T24(Transact) 核心銀行系統產品優缺點說明
帶有一些中國使用T24的案例,但大致上符合大中華地區使用案例。
優點:
1) T24產品是24小時不間斷運作,提供開放金融服務(Open Financial Service,OFS),基於OFS指令通過T24介面揭露銀行核心功能,靈活對接任何週邊管道系統。
2) 使用者介面優良,功能豐富,系統模組化,每個模組都有獨立的功能(從前端輸入,整合,校驗,到後端會計賬務)。
3) 產品設計獨特,多值結構,配置靈活,客戶化簡單,開發成本低,各模組之間可組合,嵌套,複用等。
4) XML節點的資料存儲方式,提高了T24核心系統在業務上的靈活,參數配置,可配置性強,彈性好。
5) COB(Close of Business)批量作業處理時間可靈活配置,任何Job的執行順序,Job執行時間,Job執行的執行緒數量都可以靈活配置。
6) 國際化產品成熟,功能新怡,模組中已有的功能已經完全滿足銀行需求,相對客制化需求較小的銀行,實施週期較短。
7) Temenos駐場團隊技術精湛,實施團隊能力專業,技術性強。
8) 每年都有新的產品功能從總部發出,如果客戶需要用,可以做升級。
缺點:
1) 參數維護複雜,使用者許可權,使用者功能表,公司機構,ENQUIRY, VERSION 等。
2) 由於T24資料獨特的設計,增加對ETL的抽取轉換的複雜,資料存儲結構全都是XML的一維表結構,對解析和ODS(Operational Data Storage)方案建設有很高的挑戰。
3) 凡是FSD(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Document)的需求沒有提到的,都是Change Requirements 或 New Requirements,讓銀行用戶和IT非常頭痛,尤其是Temenos 大多交由印度分公司處理。印度人不好溝通,可能跟工作方式有關。
4) COB的效能總是讓IT很不安心,經常半夜需要準備on call,不知道是產品缺點,還是開發團隊設計的缺陷,目前這方面有待提升。
5) T24產品暫無中國國有五大商業銀行,股份商業銀行,農信社的實施案例,僅限於城商銀行,外資銀行實施案例。
6) 全線打開中國金融市場的道路還需要走一段道路,由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銀行存在各色各樣的需求,給實施管理人員增加很大挑戰,很難控制保證客戶按時完成上線。
7) 當地語系化團隊薄弱,雖然中國銀行業都希望跟國際接軌,但是T24在中國支援體系薄弱,目前中國只有Temenos上海分公司一家做技術諮詢顧問。
8) 費用昂貴,不論是T24產品的費用,開發的費用,還是License都非常昂貴,由於實施團隊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團隊,他們不定期飛機往返或者常駐香港或臺灣,成本高。
綜合所述:對於任何核心專案來說,實施團隊永遠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什麼樣的產品,當然,更重要的是與銀行的配合,合力之下新核心銀行系統的換代才能夠實現雙贏。
星期一, 9月 26, 2022
什麼是核心銀行系統(Core Banking)?
定義:
1. 顧名思義,核心,就是最重要的,核心系統它支撐著銀行最關鍵的主營業務的運轉。
2. 銀行的核心業務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所有業務,通常包括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資產負債表外的中間業務,以及銀行賬務處理。
3. 並能夠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形象比喻人們的心臟系統,一旦停止跳動,血液就供應不上,人們肌體馬上停止運轉。)
服務物件:
1. 銀行客戶:提供的服務包括存款產品、貸款產品、支付結算服務、代理業務等等。
2. 銀行自己:提供的服務包括網點/櫃員管理、財務總帳、內部賬、現金、憑證、報表等等。
實際上,相對客戶而言銀行自己更需要核心系統,它用於支撐日常經營的業務,並能夠面對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的挑戰,滿足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從傳統零售時代轉變到網路金融時代,本身客戶需求一直在不斷變化中,從而銀行在傳統行業不得不做出變革。
因此,銀行的所有的業務都很重要,從系統應用的角度上來看本來就無所謂核心與邊緣的。但是,銀行的核心系統仍然是處在主導地位,只有不斷更新換代才能夠走得遠,永續經營。
稀缺心理和充足心理的對比
稀缺心理:我沒有足夠的時間。
充足心理:我會花足夠的時間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
稀缺心理:好想法很難出現,我不能分享給別人。
充足心理:我總能想出好主意,分享好主意會產生更多的好主意。
稀缺心理:我現在還沒準備好成功。
充足心理:我已經擁有成功所需的一切。
稀缺心理:世界充滿了風險。
充足心理:世界充滿了機會。
稀缺心理:別人會害我。
充足心理:別人會幫助我。
稀缺心理:保留很多從來都不用的東西,以防萬一有一天會用到。
充足心理:丟掉從來都不用的東西,萬一要用到我也可以很快找到。
稀缺心理:避免、討厭競爭,認為競爭會讓自己分得更少的份額。
充足心理:歡迎競爭,認為競爭會讓自己進步,讓整個市場更大更好。
稀缺心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女人,雖然她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如果放棄她,我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找到下一個女人?
充足心理:美女到處都是,她如果表現不好,我隨時可以把她換掉。
稀缺心理:現在不好就業,我雖然不喜歡這份工作,但至少這份工作會給我一份穩定的收入,給我更多的安全感。
充足心理:工作到處都是,只要我肯幹,肯定餓不死,我不喜歡這份工作,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乾脆辭職去旅行一段時間,說不定旅行結束我就清楚了。
訂閱:
文章 (Atom)